國科會國家型科技計畫─臺灣大學數位典藏創新應用前鋒計畫(EPEE)
1930年代臺灣平埔族群影音資料整合應用與推廣放映計畫

部落巡迴放映會

‧第二場:6/16(三) 7:00pm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(加禮宛社)

地址: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季水路北巷6之1號


位於蘭陽平原上冬山河接蘭陽溪的出海口,而今日屬於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的開山廟附近一帶。加禮宛社19世紀中葉曾發生大量外移,南遷至花蓮;並在花蓮新居地建立加禮宛六社,成為當地之新增勢力。而「加禮宛」亦成為東臺灣噶瑪蘭後裔之族群名稱。直到20世紀初,此社尚有噶瑪蘭後裔45人。

加禮宛社在日治初期(明治33年)屬於頂清水庄之轄區,大正9年被與附近四社合併為季水村,民國67年再與新店村合併成季新村。今季新村面積2.934平方公里,戶數983戶,人口計3,503人。(宜蘭五結鄉公所網站資料)


 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詹素娟,〈族群、歷史與地域: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(從史前到1900年)〉,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,1998

 

‧放映活動紀錄

 

本場放映活動,主要由季新社區加禮宛大眾爺廟管理委員會協辦,由該委員會副主委陳捆輝先生幫忙安排活動事宜。

計畫助理們大約五時許抵達季新社區活動中心,開始進行放映會的準備工作。部落耆老偕水源之妻階林換(阿筍)率領部落婦女幫忙準備活動食物(炒米粉和魚丸湯),並將食物先送至加禮宛社之馬良廟祭祖。六點半左右,民眾開始陸續進場,享用準備之餐點。接著放映會正式開始,計畫主持人胡家瑜老師與部落耆老階水源先生、陳捆輝先生輪流致詞,現場大約聚集了50名民眾。

「收藏的平埔記憶──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」紀錄片於七點整開始播放;影片放完後,胡家瑜老師和潘朝成導演主持了心得交流分享座談會,請現場來賓發表感言,在場的階水源先生、邱水金老師、利澤簡教會的張仁理牧師等人皆分享了各自的觀賞心得,做為影片後續修正的參考。座談會活動一直持續到九點,助理們發送特別訂製的鑰匙圈紀念品給前來參與放映會的民眾。工作人員收拾場地離開,放映會在九點半圓滿結束。

‧活動照片

季新社區活動中心 陳捆輝先生介紹加禮宛的馬良廟(大眾廟) 電影放映後座談